在位於長江上游經濟帶、成渝經濟區中間地帶的川南重鎮自貢市,坐落著一所有著近50年本科辦學歷史的高等學府——四川理工學院。這所學校作為川南地區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以生物食品、能源化工、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等方面不可替代的學科優勢,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965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指示,教育部決定調整高校戰略佈局,在四川省自貢市黃嶺建立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即“652工程”。1979年學校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增設輕工類專業,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川輕化工學院、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自貢教育學院四校合併組建四川理工學院。從占地不足500畝到占地2700畝,從單科性學院到多科性高等學府,四川理工學院實現了華麗轉身,作為川南地區本科辦學歷史最長、辦學水平最高、唯一一所以工學為主的應用型多科性院校,在新世紀的征途中風帆高舉、破浪前行。
  如今的四川理工學院以工學為主,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九大學科協調發展,是國家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之一和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單位,被列入國家第二批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和“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是“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示範科研單位”。
  □張國成 康珺 向朝倫/文祁建川/圖
  1
  學科基礎實力雄厚
  “輕工、化工”優勢突出
  根植川南,立足自貢,學校在學科建設上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凝練方向、聚集人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科群,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學校現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省社科聯研究平臺,建立了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參建了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校以省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為核心,形成了優勢突出的食品與輕工學科群,先後建成了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固態釀造關鍵技術研究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傳統釀酒產業改造升級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基地等10餘個教學、科研平臺,參與了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共建,在釀酒微生物研究、釀酒工藝優化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該學科近5年承擔科研項目200餘項,獲得各級各類成果獎20餘項,成果轉化40餘項,新增經濟效益超100億元,為建設食品飲料產業集群、推動我國傳統釀酒產業的改造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652工程”最初的建設任務就是要建立一個中國西部化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近半個世紀以來,學校堅持以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為核心,構建起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環境與安全、材料等支撐化學工業發展的學科群,有力支撐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及新材料行業發展,在材料防腐與防護、有機氟材料及助劑等研究領域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該學科群擁有2個四川省重點學科、2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2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參與了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共建。近5年來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0餘項,獲得各級各類成果獎30餘項,成果轉化應用70餘項,其中“垃圾微波裂解及資源化利用”、“含氟聚酰亞胺及複合材料”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果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在教育部2012年學科評估中,學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排名全國第54位,與沈陽理工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學校得分相同;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位列全國第56位,與武漢工程大學、福州大學等學校得分相同;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排名全國第11位,是所有參評的綜合性大學中唯一一所以“學院”命名的學校。
  2
  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
  著力培養高素質人才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四川理工學院高素質應用性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績,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顯著提升,近年參加各級學科競賽項目達30餘類,榮獲國家級獎勵262項、省級獎勵272項。其中,“高教社杯”數學建模競賽獲國家級獎項16項、省級獎項42項;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獎項3項;全國英語競賽分獲一等獎23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28項;四川省首屆“創青春”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1金、3銀、11銅的好成績。2012年,學校航模隊在第九屆“科研類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一舉斬獲“太陽能模型飛機設計飛行”、“遙控電動模型滑翔機競技”兩個全國一等獎。在2013年和2014年的比賽中再次奪冠,充分展示了該校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學校自上世紀90年代起,便與其他高校聯合舉辦研究生教育,2003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34個,培養了7屆碩士畢業生,獲得優秀碩士論文100餘篇。這些研究生畢業後活躍在西部各個行業,成為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學校獲得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立項,為博士後的培養打下了重要基礎。
  學校為社會培養的近10萬名高素質人才,在社會各行業勤奮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據統計,在四川省白酒企業中有該校畢業生2000餘人,其中中國釀酒大師4人,國家級、省級白酒評委62人,中高層領導300餘人,學校被譽為“中國白酒人才培養的搖籃”。學校化工類專業的畢業生,在川化、瀘天化、赤天化、雲天化等大型化工集團公司擔任中高層領導和技術骨幹,成為了企業的中堅力量。在自貢眾多彩燈文化公司中,80%以上的設計師為該校畢業生,學校設立的藝術專業碩士點,很好地滿足了彩燈藝術創新與發展的需求,有力支撐民俗彩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學校近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有86.4%的畢業生選擇到企業就業,專業對口率達到69.6%,他們的優異表現得到了社會高度評價。
  3
  緊密對接地方產業需求
  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明顯
  四川理工學院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始終把解決行業、企業技術難題作為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構建“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為企業發展解決難題、為市民學習提供機會”的服務地方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
  學校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專家智庫構建的支撐單位,其中自貢市專家庫的40%是該校專家、教授。他們廣泛參與地方科技、產業發展的規劃論證,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動了自貢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和自貢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的發展。學校分析測試中心是川南地區儀器最為完備的檢測中心,每年檢測樣品上萬次,促使企業相關產品研發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學校廣大專家、教授在食品、化工、新材料、環保、彩燈及鹽文化等眾多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有力支撐了川南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成為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陳炳金教授團隊完成的“辣(甜)椒雄性不育轉育及三系配套育種研究”成果,已在全國累計推廣375萬畝,新增銷售額206億元,農民增收124億元;羅惠波教授團隊與企業合作完成的“濃香型白酒窖泥培養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和“醬香型郎酒生產工藝技術創新研究”成果,分別在瀘州老窖和郎酒集團推廣應用,並獲2013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顏傑教授團隊針對城市生活垃圾現有處理技術的瓶頸和缺陷,研製出國內最大的微波裂解爐,開發出國際首創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技術,該技術成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註;程傑研究員團隊研發的特種橡膠交聯劑系列產品,為我國航空航天技術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們研發的含氟聚酰亞胺及特種複合材料,運用於軍艦、飛機的隱形防護,填補了國內空白,這項年產值500億元的產業化項目,將成為自貢市新材料產業結構調整突破的重要支柱;吳佳曄教授團隊研發的混凝土裂縫深度檢測技術被日本土木學會推薦為行業標準,被我國列入水利部水工混凝土結構缺陷監測技術規程,該團隊研發的公路護欄立柱埋深檢測技術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納入同名國家標準。
  四川理工學院作為川南地區唯一一所應用型多科性大學,在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對位銜接中,留下了一個個鏗鏘足印,寫下了一篇篇華彩辭章。
  4
  堅守“黃嶺精神”辦學之魂
  扎根川南彰顯區域特色
  秉承華東理工老校長樹立起的“勤奮求實”精神,四川理工的創業者們胸懷堅定信念,用睿智的頭腦、勤勞的雙手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形成了獨特的“黃嶺精神”:勤奮求實、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校興我榮。近半個世紀以來,數以千計的教職工持之以恆、默默無聞地奮戰在遠離市區的黃嶺,用辛勤的汗水和畢生的精力,伴隨著學校一路前行。
  今天,學校每一屆大一新生依然在距離市區30多公里的黃嶺校區就學。他們在“黃嶺精神”的浸潤感召下,勤奮求學,孜孜不倦地為未來發展之路打下堅實基礎,成就了四川理工畢業生“吃得苦、用得上、留得住”的美名。黃嶺校區被眾多高等教育專家譽為中國的“深泉學院”。
  “黃嶺精神”是學校歷史的積澱,是學校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學校的辦學之魂。在“黃嶺精神”的激勵下,全校師生銳意進取,耕耘著這片培菁育英的沃土,綻放出知識殿堂的絢麗光芒,成就了今日四川理工學院的繁榮與興盛。
  遠離中心城市的四川理工學院,扎根川南、服務西部,始終堅持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應用型”辦學之路,為西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四川省13所以“大學”冠名的高校有10所在省會成都,作為四川第二大經濟區的川南區域,以及與川南緊密相連的重慶西部、雲南東北部、貴州西北部的20餘個市州沒有一所以“大學”冠名的高等學校。建設為四川理工大學,將有利於發揮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優化四川省高等教育結構和佈局,提升四川省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將有利於更好地貫徹落實《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四川省工業“7+3”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四川省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56個重大產業項目發展,滿足川南地區支柱產業發展對高層次技術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的迫切需要;將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學校服務川南經濟建設的能力,為加快成渝經濟區建設、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建設工業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結語
  抱朴懷素,毓秀鐘靈。欣欣向榮的四川理工學院正在川南昂首崛起。在未來,學校將繼續以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型多科性大學為目標,不斷完善治理體系:胸懷一個願景——堅持立足自貢、根植川南、服務全省、面向全國、胸懷世界;牢記兩個使命——通過學術的傳播、創新與應用,為學生成功奠定基礎,為川南發展提供支撐;堅守三個觀念——學生為本、學術自由、社會擔當;創新四個要素——努力創建大學文化、辦學理念、管理制度和實踐探索四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學校將把大一新生所在的黃嶺校區打造成為中國的“深泉學院”,將四川理工學院建設成為川南人民心中的 “威斯康星”大學,以更加強大的綜合實力,構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地,秉承引領先進文化的使命,支撐區域經濟的崛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原標題: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多科性理工大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o35iozm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