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價值的度量中,用腳投票是最直觀的方式。一個人逃離一座城市,你可以說他被城市淘汰了,也可以說這座城市在他心裡失敗了。當珠江新城建成的時候,不少人說,廣州終於有點國際化大都市的樣子了。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在珠江新城找不著北、永遠迷路的抱怨。廣州現在算好的麽?要去向何方纔能更好更值得我們愛?
  建言
  廣州要堅持其包容和開放
  @馮原(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
  面對有些青年由於生活壓力驅使,現在選擇選擇逃離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的做法,馮原認為,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面對更大壓力的過程。而能調整壓力對自己帶來的影響,並把壓力轉化,也是成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從事城市學理論研究的馮原首先並不覺得“有壓力”是一個城市的暗面或者說是“缺點”。“我認為,一個大城市必然要有壓力,而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沒有壓力的城市是沒有吸引力的。”相對北京、上海,廣州的壓力算是小的,這讓廣州的生活相對舒適,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講,廣州的吸引力也的確不如北京、上海大。
  對於廣州在全國的所有城市的重要性,馮原說要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跟整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是步調一致的。改革開放的頭十年,廣州地區是得風氣之先,當時在全國算是引領潮流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個從南到北的過程之後,廣州的重要性就沒有以前那麼大了。尤其是北京和上海成為了全國絕無僅有的兩個國際化大都市之後,廣州好像沒有以前的風光了。”
  但是馮原也不認為廣州就這樣失去了所有的優勢,相反他覺得廣州現在這種自在、自信的城市定位很適合廣州自己。這並不是說廣州停滯了,雖然現在廣州不再是一枝獨秀,但是廣州越來越包容和開放了。“曾經廣州也有排外情緒,但是隨著近幾年步入現代化大都市的行列之後,本土意識不再狹隘,排外感也淡化了。廣州有一種處變不驚的態度,最好就是任由他的性子去發展”,不一定非要讓他變成東京、紐約,也不必要讓他再退回到田園牧歌的狀態。
  對於這幾年有人抨擊廣州只會建高樓而忘記了更人文的公共建設。馮原不是很認同:“其實廣州建築的高度並不是有了珠江新城才上去的。上世紀60年代廣州賓館就是全國第一高,後來白雲賓館將其超越。我認為一個大都市的標誌在於其文化的多元性。有珠江新城,也有紅專廠,更有陳家祠,這些都是都市的組成部分。”
  廣州人要加強社會責任感
  @彭澎(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
  雖然每年都有城市幸福感的排名,但是彭澎說從他個人的感覺上來看在全國四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里,廣州的居住幸福感應該排在前兩位的。“我覺得廣州的幸福來自於六個方面。首先,社會的變遷讓人們更重視實惠。曾經北京人的自豪感很強,隨便一個人都有皇城根下子民的感覺,都有首都主人的感覺。但是現在人們反而越來越不重視這種虛的東西,尤其資訊這麼發達,北京發生什麼事,全國都能知道。反而衣食住行上的實在利益才是人們關註的重點。廣州是有這方面的優勢的。第二,廣州是個藏富於民的城市,雖然也有貧富差距,不像其他大城市差距那麼明顯。第三,廣州在四座大城市中住房的焦慮感是最低的。上海有個詞叫‘蝸居’,北京有個詞叫‘蟻族’,雖然廣州現在房價還是比較高的,但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其住房壓力算小了。第四,城市規模不是超大型的,交通上所消耗的時間總量並不是很多。第五,市場經濟氣氛比較濃,做事都有規矩,各行各業包括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水平都比較高,這是其它城市很難達到的。最後就是食在廣州,這個沒有人會反駁,也是多年來的傳統。”
  都說大城市沒有人情味,廣州人更被人詬病過冷漠。彭澎也認為廣州人是比較不願意管閑事。“廣州的交通秩序不是很好,闖紅燈的就多,一大部分是因為廣州沒有紅袖章,廣州人對公共事務的興趣不濃。這也是受香港的影響比較大的關係,因為人們都更願意保持獨立性,一方面保證了隱私不被侵犯,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有點冷漠吧。曾經也開展過守望行動,提倡去敲一敲鄰居的門,互相關心一下,但是效果不明顯。這可能也就是廣州的性格底色,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因為這樣一種城市性格,彭澎認為廣州人在社會公德和社會責任感方面還需要加強。“比如路上亂丟垃圾的現象還是有的,在講究環境衛生方面還是和其它城市有差距。廣州人再講究一點就更好了。”
  市民和政府之間
  要有更多互動
  @梁基永(青年收藏家、廣東文獻研究者)
  “在我去過的世界各大城市當中,廣州不是最有特色的,甚至是沒特色的,但是這種沒特色反而是廣州的特色。”這位“祖傳西關少爺”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最愛的是這裡的生活習俗和飲食習慣。“北京沒有夜生活,晚上8點鐘之後街上的店就都關門了。東京下午5點鐘就天黑了。香港蒲點豐富,但是我香港的朋友近幾年都有想法搬來廣州住。”對於夜生活,不僅僅是有地方喝酒,更在於“生活”二字。“廣州晚上12點都有理髮館在開,這讓生活非常方便,而且方便是建立在廉價基礎上的,沒有人會因為你晚上去剪髮而多收額外的服務費,這讓這個城市的性價比非常高。”
  梁基永還認為廣州在全國的大城市中自由度和包容度最高,最接近現代城市。“曾經有新聞說某人在家鄉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跑到廣州來申訴。雖然最後也沒解決,但是這說明人們對廣州的透明、公開有個認知。市民和政府之間有比較良性的互動,互相讓步的例子很多,不少公共事務都是有商有量的。如果能在今後再更多互動就更好了。”
  曾經廣州有“文化沙漠”的稱號,梁基永是這樣解讀的。“要是跟北京上海比,廣州的確在文化上比不了,但是說廣州沒文化也不對。其實廣州的文化底蘊也很深厚,但是對於文化這方面,廣州歷來有比較低調的傳統,一直宣傳不夠。近兩年宣傳力度有了加強,但還是有點缺乏自信。”
  “文明程度高的地方自然能留住人才,城市的文明程度越高對高素質的人越有吸引力,文化認同反而是第二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在大城市工作辛苦反而感覺幸 福 的原因。
  旁邊
  可“遙控”的工作,故鄉城市兩不誤
  家裡有青山綠水,都市有事業職場,兩者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夠兩者兼得,自然是莫大的幸事。不過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好像只有那些已經財務自由的人才能過上一邊在外度假,一邊看看下屬彙報就能高枕無憂的生活。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職業就是可以“遙控”完成的。
  作家:文學曾經是絕對地域的,老舍用北京話寫作,趙樹理開“山藥蛋派”先河。如果他們不是生長在一定的環境中,這都是無法完成的。當世界越來越平,寫作也就越來越不拘泥於一時一地。如果你是個寫時評的,完全可以在拉薩轉上一圈佈達拉宮,回去打開某新聞網站瀏覽一圈,把大事點評一遍,再去喝一杯甜茶。而情感作家更容易,天下情同此心,你要做的就是定期打開郵箱,給“痴男怨女”寫療傷良方就好了。旅游作家的工作更是天經地義地要在路上啊。
  攝影師:如果你是時尚攝影師,還真得在大城市混,不然就沒有工作邀約。但如果你是戶外攝影師,長居深山老林才有好作品。
  插畫師:雖然很多插畫還是手繪的,但他們的傳輸都靠互聯網完成。抱著一疊自己的畫作投遞到郵局的事情現在都沒了。你需要的只是一臺好的掃描儀。
  專業股民:深交所只有深圳有,上交所只在上海,但是股民到處都是。所以如果你是靠資本運作吃飯的,也不受雇於哪個投資公司,那麼你完全可以只依賴一條網線便告老還鄉。
  採寫:南都記者 張遠
  南都插畫:林軍明  (原標題:什麼樣的廣州更值得我們去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o35iozm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